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5:34    次浏览
说到小费文化,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它出现在国外的餐厅或酒店。如今,中国的一些年轻饕客也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付费,他们正在引领中国餐馆绝迹数十年的付小费做法复兴。最近在某些国内大城市,小费已在少数餐馆里兴起。 “很久以前”烤串坊是北京一家餐馆,装潢是高档的石器时代风格,穴居人的剪影在墙上走来走去。顾客们则不是老朽,而是以2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,在炙热的炭火上烤着串。这家餐馆每隔几分钟,就放出一段录音提示顾客:如果他们对服务感到满意,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扫描服务员衣袖上的二维码,它会产生4.56元人民币的小费。小费该不该在中国餐馆里回归?这不仅引起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,在消费者中,也引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。赞成的一方认为此举和国际接轨。在美国,这被看作是对诚恳感谢服务的一种表示,是对劳动者的尊重,也是将其当作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民间机制,用来补贴普遍低收入的餐饮业服务人员。 但是在国内,大多数消费者表示不赞成给餐馆服务员付小费。1956年公私合营前,老的饭庄都有打赏传统,满意的顾客会把找零扔进柜台旁的一个竹筒里。但在50年代这一做法被废除了。有声音认为不必恢复这种做法,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和税务制度不同。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付出的小费都进了直接进了侍者的腰包,其实这是一个误解。因为美国大多数的餐馆都有一个tipping out(小费再分配)的过程。如果一桌客人消费200美元,那么20%的小费就是40美元。这40美元要按比例分给其他服务人员,比如6-8美元要分给直接跑堂助手;给酒吧员分3-4美元;给传菜员分2-3美元;给领座员分2-3美元等等。所以,最后在前台的服务生可以拿到手的小费,也就是20美元左右,相当于客人消费额10%。而且,美国税务机构IRS把客人消费额的8%算作服务生的应纳税的收入,所以服务生真正到手的小费并不多。 美国的小费制度也在蜕变。本属商家和客人一方提供热情服务、一方回报小额金钱的温馨模式,如今愈来愈多地点变成“强索硬要”小费,造成消费纠纷。譬如一些中餐馆在桌子上贴“请将小费留下”告示,未给小费的华裔顾客要被侍者追出餐馆强讨数元小费才脱身。在国内,餐饮行业服务人员的工资通常由底薪+绩效组成,餐饮费中已经包含了服务费,不应该再额外支付。另外不少老板都在巧立名目多收费,如“包房费”、“开瓶费”等,如再公然提倡收小费,势必造成更多的顾客与餐馆的消费纠纷。许多年轻网友对“打赏”做法也不看好,表示服务员万一拿惯了,顾客一不小心不给会不会给脸色看? 餐饮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“汇梦公社”不仅仅为餐饮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,还包括管理咨询、营销策划、IT支持等一站式服务。汇梦的咨询团队具有在餐饮行业5年以上的专业经验,通过他们的管理智慧和理论积累,助力平台现有餐厅实现更加合理的运营与发展。素材来源于网络,由汇梦公社编辑整理。